離開高中越久,越覺得自己寫字的能力變糟了。
看見字會念,要寫卻怎麼也想不起來。
心想可能是電腦裡的注音輸入法害的,
只是也不好推託給人家,或許是年紀大了有關。
直到最近一則新聞,才讓我覺得這個影響可能要注意一下了。
報紙某天刊載一則新聞,有一名青少年在網咖被盤查,
談吐舉止都不錯,但是要他寫家裡住址時,卻連「樓」都寫錯了。
同樣的,他的注音輸入法打的飛快,所以字會念卻不會拼寫。
這豈不與我狀況相同嗎?
於是心想:
剛開始接觸電腦,
大多數的人自然而然會從注音輸入法上手,
是因為注音是每個台灣人從小就學會的拼音符號,
只要再學會鍵盤上的注音位置就可上手。
相較其他的中文輸入法,
如倉頡或無蝦咪;還要再學一套規則,
是簡單的多了。
但是,我是認為應該好好研究一下,
是不是要主推形狀輸入法了(倉頡 無蝦咪)。
理由是,
回頭來看中文字的本質,
其實是象形文字,
形的確是比音還重要的。
比起外國拼音文字,
例如英文的ABCD或是日文的あいうえお,
拼字與發音是相對應的,
也就是說會唸的字也大概拼的出來。
反之,中文沒有這項特色,
形音關係沒有如此密切。
所以,在現今電腦普及和新注音輸入法的影響下,
我們手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。
越來越少字形的回饋刺激下,
對於字形的記憶應該會有影響。
由於平時還有交談,看電視劇,
對中文的發音有連接。
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了,會唸不會寫的狀況了。
以上是我自行的推測,
實際狀況要請認知心理的專家去研究。
如果真的如我所想的,
或許教育部應該思考看看電腦教學課程中,
要排入輸入法的教學。
只不過,這將面臨另外的問題,
就是倉頡或無蝦咪的選用。
- Apr 13 Tue 2010 20:53
[閒聊] 中文輸入法的影響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